欢迎访问成都棕南心理企业官网!  |  成都棕南心理手机站

在线留言   |   联系我们

  •  

  • 产品名称: 孩子回避社交怎么办

  孩子回避社交怎么办?我家孩子今年5岁了,平时在家还好,但一出门就变得非常羞怯,不敢跟陌生人讲话,哪怕是熟悉的人,他也不打招呼,让外人感觉没礼貌。扭扭捏捏的,干什么都放不开,不像个男孩子。跟他怎么说,效果都不明显。这是怎么回事,该怎么处理呢?
 
孩子回避社交
  
  成都棕南心理专家的回应:
  
  这位家长的留言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家庭之外的人际交往中出现困难的孩子。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,但在不同的孩子那里,困难程度有所不同,所以家长有着各自的解读。而留言中涉及的这个孩子,显然是引发了家长的焦虑,让家长感觉到这已经是一个需要去着手解决的事情了。
  
  孩子回避家庭之外的社交,我们在之前的亲子一百问中,已经探讨过分离焦虑的因素。孩子的分离焦虑,会让孩子过分想要待在家庭中,尤其是第一照料者的身边。任何可能介入的人或事情,都会引发孩子的焦虑,于是,回避人际成为了摆脱焦虑的主要方式。
  
  而这一次,我们将问题的焦点,转向孩子的问题跟母亲无意识的关系,转向孩子欲望认同的维度。
  
  孩子对外界的探索,主要是源自于母亲的引导,也就是说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都是事后的。而这种事后性的赋义,是由欲望所指引,由母亲来完成的。所以,母亲对孩子施加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。
  
  这意味着,母亲是孩子用来观察世界的一双眼睛。我们经常会在婴幼儿那里发现,当他们遇到一件事情时,首先会观察妈妈的反应,从妈妈的表情和话语中解读这个事件的意义。
  
  比如,当下雨天天空闪过一道闪电,孩子第一次看到闪电,会被吸引,但并不知道闪电代表着危险,但当他看到妈妈惊恐的表情时,以及妈妈下意识讲出的“哎呀”,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打下了一个印记,而当孩子在其他让母亲害怕的事件中,发现妈妈出现了同样的表情和话语时,孩子知道了闪电是可怕的。虽然可能那场雨已经过去好久,但此刻,也就是在闪电出现了很久之后,孩子在精神中,回溯性地捕获了关于闪电的意义。
  
  这就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,建构世界意义的为数不多的方式。孩子对待世界的态度,总是来自于对母亲的认同。
  
  回到这位家长的留言,孩子的问题,很可能意味着孩子在替母亲表达着母亲无意识中的一些东西。但母亲往往察觉不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这种无意识的共通性,这正是无意识的不可见性。所以,当孩子用自己的状况替母亲呈现出无意识的真相时,就会瞬间激活母亲的焦虑,让母亲难以忍受。但母亲很难意识到,也不想承认这是自己无意识的运作,因此,将矛头指向了引发她焦虑的孩子。于是,孩子“出了问题”。
  
  而这个无意识的真相是什么,这个真相又是如何传递给孩子的呢?
  
  我们试着大胆地推断,孩子回避家庭之外的人际,有可能是孩子感受到母亲面对人际时的无意识真相,进而通过让自己呈现这些状况,来替母亲表达,换句话说,孩子用自身的症状,来承担着母亲无意识的真相。这个真相,正是母亲自身面对人际的焦虑与回避。只不过,成人虽然可能也不喜欢交际,但我们毕竟早已开启了压抑的机制,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人际的问题。或者保持较远的社交距离,或者用过度积极的方式去掌控社交,从而避开与焦虑的相遇。
  
  但是,孩子还不足够有如此缜密的精神建构,所以孩子的无意识是直接与母亲的无意识相链接的,孩子就变成了母亲无意识的指向与中介。
  
  当孩子在生命之初的阶段,每每遇见陌生人的时候,他除了对陌生人好奇之外,也会观察母亲的反应,如果孩子发现母亲对人很冷淡,远离人群,遇见熟人匆匆而过,孩子虽然并不理解这一幕意味着什么,但他会保存下这样的记忆。而当有一天孩子忽然在母亲无心的话语中听到,“出门怎么就遇见某某了,这人太讨厌了,真烦跟他说话。”之类的话语,孩子将原先对母亲遇见陌生人的反应的记忆,与母亲的这些话语进行了结合,形成了孩子自己的无意识。这正是事后的赋义。
  
  而一旦这个意义被锚定,孩子便形成了对家庭之外人际的理解。而这种理解,恰恰是母亲无意识的一种呈现。
  
  所以作为家长,当我们面对回避人际的孩子时,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对于人际也并不是持有积极的体验。如果我们内心深处也是在回避着繁杂的人际关系时,如果我们也在焦虑着人际间可能存在的冲突时,我们在孩子身上见到相似的状态,也就不足为怪了。
  
  家长作为成年人,面对自己的焦虑时往往选择回避,但当面对孩子时,却以不同的方式处理这种焦虑。因为我们将孩子视为客体,想要孩子去满足自己,去为自己的焦虑承担责任。
  
  所以,这像是一种悖论性的存在。孩子用行为症状承载着家长的无意识,但当家长遭遇到孩子呈现这种无意识的时刻,又想去抹除由无意识呈现所造成的焦虑,以抹去自己的无意识痕迹,让压抑的无意识再次返回孩子,从而让孩子更加深陷在母亲的无意识中,找不到出路。
  
  作为家长,如果我们可以面对自己的焦虑,认真同孩子讲,对你来说,与别人接触,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,而妈妈也在经历着这样的困难,妈妈的困难不需要你来担心,这是妈妈需要面对的,也许妈妈做的还不够好,但妈妈也在尽力去做。这样,如果孩子慢慢能听进去,听懂了,孩子也许就慢慢能够从母亲无意识中走出来,摆脱这种代际之间的负担。
  
  从另一个层面,家长也陷入了另外的一种道德规则的焦虑中——孩子没有礼貌,是家长教育的失职。所以,家长的欲望也经过了社会道德的异化,让家长不能容忍孩子的行为,因为孩子“没有礼貌”的行为是对家长自恋的一种挫败。
  
  所以,家长可以试着回忆自己小的时候,是不是也遭遇过被强迫与周围人打招呼,被强迫与自己不熟悉的人接触,而那些同样是让自己难以适应或者应付的状况。如果可以,自己也想从这样的情境中,回避或者逃开。而那时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状态,恰恰就是你的孩子现在所体验到的。
  
  而你会发现,当年那么回避人际的你,现在也能够以让自己舒服的方式适应的很好,不是吗?那么,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,让孩子也慢慢去寻找到他所擅长的方式呢。■
联系我们

  推荐文章

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

厌学心理的形成过程

厌学心理会有哪些影响

孩子回避社交怎么办

孩子学习动力不足

孩子不愿上学怎么办

孩子逃入虚拟世界

孩子沉迷网络世界,家长


  热门文章

孩子回避社交怎么办

孩子学习动力不足

孩子不愿上学怎么办

孩子逃入虚拟世界

孩子沉迷网络世界,家长


  联系地址
成都市二环路南二段19号棕南大厦10楼

  QQ咨询

  微信号咨询

  中文(语音)网址:
心理咨询.网址      
心理医生.网址
中国心理咨询.TM   
京师心理.com 
北京心理咨询.cn  
中国心理咨询.com